第五零七章 赵匡胤:啥玩意?我大宋又要送了?!_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萧瑾瑜小说网 >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 第五零七章 赵匡胤:啥玩意?我大宋又要送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零七章 赵匡胤:啥玩意?我大宋又要送了?!

  “王安石的变法,总体概括起来分为富国之法,以及强兵之法。

  还有一个取士之法。

  其变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富国强兵。

  其中富国之法为青苗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的实施,是因为大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已经形成。

  国家虽然整体而言比较富裕。

  但是百姓们的生活却非常困苦。

  有很多贫苦之人,到了种植庄稼的时候,甚至于应该种地之时,连买种子的钱都没有。

  所以为了能够让百姓们能够受益,能够种植粮食。

  一方面能够让百姓们,自己有饭吃。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朝廷收到税……

  熙宁二年九月,由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施行,主要内容是:

  诸路以见存常平、广惠仓的一千五百万石钱各为本,如是粮谷,即与转运司兑换成现钱。

  以现钱贷给广大乡村民户,有剩余也可以贷给城市坊郭户。

  民户贷请时,须五户或十户结为一保,由上三等户作保,每年正月三十日以前贷请夏料。

  五月三十日以前贷请秋料,夏料和秋料分别于五月和十月随二税偿还,各收息二分……”

  韩成在向赵匡胤说这些时,多少有些无奈。

  实在是这利息要的太高了。

  达到了,百分之二十,甚至有百分之三十。

  关键是这还不是一年的借贷时间,只是半年的时间。

  不过,再想一想当时北宋那个时期,民间的高利贷高达百分之一百,甚至于到两百之后,就觉得有些释然了。

  官府所弄的这青苗法,以后世的眼光来看的话,利息确实是特别的高。

  但是和当时的情况来进行比较,又没那么高了……

  听到韩成所言,赵匡胤忍不住微皱了一下眉头。

  韩成所言的这青苗法,猛地一听似乎还挺不错,挺有道理。

  但是,再仔细一思索,就突然觉得有些不太好。

  问题也有一些太大了。

  有些过于一厢情愿。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等事儿猛地一看,觉得确确实实是好的。

  也是在为百姓,为了大宋着想。

  但是真的执行起来去,很容易引发各方面的问题。

  他总觉得这青苗法容易出事儿!

  “这青苗法,到后面施行的如何”

  赵匡胤望着韩成询问,声音里带着一些担忧。

  神色也显得凝重。

  他原本是想要听到,王安石变法当中的一些好消息的。

  可韩成才刚给他比较详细的说了一下青苗法之后。

  他心中的一些想法就变了。

  意识到了一些事情的不同。

  韩成道:“青苗法在推行之初,是挺好的。

  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比如,由官府出面,遏制了民间的那些高利贷。

  给一些百姓提供了便利,让情况稍微有些好转。

  百姓和官府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

  但是很快就变了味道。

  比如各级官府,在推行之时,会强制性让人前去找官府贷款。

  在归还之时,也有些诸多猫腻。

  除了规定了的应该归还的利息之外。

  往往还会通过其余的一些名目,来增加利息。

  甚至于,有的地方官府并不是给钱财,而是直接给的秧苗。

  但是,有些秧苗直接就是半死不活的。

  但是,到了需要归还的日子时,官府却不管这些。

  只要借给你了,就必须连本带利的还回来。

  归还不了,那就卖儿卖女……

  还有,贷的时候是旧粮,还的时候需要用新粮来换……

  当然,青苗法推行之后。

  强迫地方的百姓们贷款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官府给各地下发的借贷指标。

  有些富户本不需要借贷,却被逼着去借贷。

  而且,因为富户和贫户之间被分了等级。

  富户借的钱,要远比贫户多。

  也就是,需要归还的利息,也同样是远远的高于贫户。

  于是,各地被弄的乌烟瘴气。

  通过青苗法,朝廷确确实实获得了不少的钱财。

  但是其所坑害的却是众多百姓。

  当初在争辩之时,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话是一派胡言。

  说天下之间的财富是一定的。

  不在官府就在民间。

  王安石想要官府拥有更多的钱财,那就是把百姓的钱财掠夺过来,弄到官府手中。

  只会让百姓变得更贫困。

  而王石则认为司马光是胡说八道。

  说完全可以通过开垦荒地等诸多手段,来增加钱财。

  只要让百姓们有地耕种,那么大宋就会多出很多的钱……”

  这话韩成是赞同的,毕竟劳动创造财富……

  这个时候听到韩成所说的话,赵匡胤眼睛,都已经变得有些红了。

  他盼望着王安石变法,能够给他带来一些惊喜。

  结果现在,哪里是惊喜

  又是一个大惊吓!

  这样的做法,与和渴泽而鱼有什么区别

  百姓们本就穷苦,大宋有着大量的流民,诸多的起义。

  结果现在,变法之时还要这么搞。

  这不是硬生生的,要把众多的百姓给逼反吗

  这事,做的是真不行!

  “这王安石,在干这事之前,就没有过考虑吗

  怎么就把这事儿,给弄成了这个样子!”

  赵匡胤红着眼睛,声音显得有些沙哑的,望着韩成询问。

  韩成摇了摇头:“他便是从地方上一路升上来的。

  而且,他在地方上时,就做过这些。

  取得的成绩也还不错。

  没有引发这么多的问题。”

  听到韩成这话,赵匡胤愣了一下,显得有些意外。

  为何同样的事儿,前后之间差距竟是如此之大

  如此想着,很快便已经找到了问题之所在。

  那就是执行的人!

  一个办法制定的再好,最终也是需要有人去执行的。

  之前王安石在地方担任地方长官,亲自主持这些事儿。

  只在一地实行,可以将之很好的推行下去。

  让下面官吏,按照规定做事。

  可是现在,却将之给弄到了全国。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又怎么可能把全国各地都给盯住

  这么好的一个捞钱的事儿,各地的众多官吏,又怎么能忍住不伸手

  还有那众多反对变法的人。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他能够确认,在这里面肯定有一些人在故意的进行推波助澜。

  在暗中使绊子。

  把这事儿给搞坏搞臭。

  这是一些人惯用的伎俩。

  既然反对不了,那就加入进去,并使劲儿的往里面添加私货。

  借助着官府名义,把这事儿越搞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如此想着,赵匡胤忍不住狠狠的在自己年前的桌案上,使劲的擂了一拳。

  太可恨了!

  不弄出一个很可靠的,进行变法的队伍。

  也不对地方上的官吏,进行严格的约束。

  就算是再好的事,他们也能将其弄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

  “至于募役法,又称为免役法。

  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

  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

  称为免役钱。

  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百姓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

  增加了官府的财政收入。

  不过这也同样有着弊端,那就是令的本就穷困的地方百姓们。

  日子变得更加穷苦……”

  “方田均税法,则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

  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

  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方田均税法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官府收入。

  部份百姓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至于农田水利法,则是鼓励垦荒,兴修水利。

  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高下出资兴修水利,也可向州县官府贷款

  随着这个农田水利法推行,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

  耕地面积随之增加,农业生产发展,官府税收增加。

  不过这事儿同样有着一些弊端,那就是兴修水利数量,逐渐成为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一些地方官府强制百姓修建水利,加重百姓负担。

  至于市易法,主要是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

  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也增加了官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的主要内容,是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官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

  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降低国家支出,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

  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

  听着韩成的诉说,赵匡胤又一次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经过了一番的思索之后,觉得有几条是可以借鉴的。

  比如农田水利法,还有方田均税法。

  今后都可以在自己大宋初年进行推行。

  水利,确实需要好好的休整了。

  必将自从李隆基的时,安史之乱发生。

  这片大地上就一直是乱糟糟的,各种的兵荒马乱,各种的厮杀。

  各种的藩镇林立。

  后面又是五代十国,皇帝换的如同走马灯一样。

  这么多人都是各种权夺利,根本就没有怎么顾得上这农田水利等事情。

  自己回去以后,若是注重水利,以及农田的建开垦建,那必然能够令的自己大宋,多出诸多的产出。

  而这件事儿,只要操作的好,改变一些弊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xiaojinyu.cc。萧瑾瑜小说网手机版:https://m.xiaojinyu.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